1)李渊的变通_唐史并不如烟1·大唐开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八月三日攻下霍邑郡之后,李渊的好消息不断。

  先是刘文静终于带着突厥的五百名士兵、两千匹战马赶上了大部队,这就意味着与东突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形成,太原基地暂无后顾之忧。另外各地来投效的人越来越多,附近起义军首领也纷纷归附,孙华是其中最大的一支。

  在黄河沿岸,来投效李渊的也非常多,这些人还主动贡献船舶,每天数以百计。没几天的工夫,这些船就足够组成一支无敌舰队了,李渊索性趁热打铁,李氏水军宣告成立。

  好消息虽然不断,李渊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知道虽然纸老虎宋老生已经解决了,但是另一只拦路虎屈突通还在。

  屈突通这个人性格倔强,执法严格,跟弟弟屈突盖是隋朝两大硬茬。当时有一段顺口溜说的就是这哥俩,“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见屈突通”。

  然而在李渊看来,现在的屈突通已经不比当年了,自己近在咫尺,屈突通却不敢主动进攻,这说明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另外,屈突通对军队的控制可能也不如从前了,这样算下来,李渊的机会就来了。

  李渊叫来左统军王长谐,与王长谐约定分两路进攻屈突通据守的河东郡。如果王长谐约战,屈突通怕背“临阵畏敌”的黑锅一定会出战,到时候李渊就直扑河东郡,抄屈突通的老窝;如果屈突通坚守不战,王长谐就拆掉蒲津桥,阻断屈突通过黄河的退路,而李渊依旧攻击河东郡,困兽屈突通一定被活捉。

  战事确实按李渊的预想发展,屈突通果然派出部将桑显和攻击王长谐的大营,幸亏有孙华等人抄了桑显和的后路,不然王长谐这一路就算报销了。

  孙华一包抄,桑显和的部队顿时溃乱,一路狂奔逃回了河东郡。本来孙华准备一鼓作气拆毁蒲津桥,谁知到蒲津桥一看,不用动手了,人家桑显和已经把活干了,撤退的时候顺手把蒲津桥的绳索给砍了!看来屈突通那边已经作好了固守的准备。

  伴随着王长谐的胜利,李渊挥军到了河东城下,将河东郡团团围住。出乎李渊意料的是,屈突通倒是不慌不忙,从容登城固守,像是早就等着李渊来包围。

  现在难题出来了,李渊面对屈突通这个刺猬,到底是下口还是不下口呢?如果下口,很有可能被这只刺猬扎住,而且一扎就是好几个月;如果不下口撤围而去,这只刺猬很可能尾随李渊,趁机乱咬。

  生存还是毁灭是哈姆雷特的问题,下口还是不下口成了李渊的问题。

  李渊的部将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当即下口,宁可冒着被扎的危险也要马上下口,一派则主张不下口,绕过河东直取大兴。当然还有一派,两面派,看哪派赢了他就跟哪派走,两派僵持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