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享之从小县城为何考不上清华了_学霸的科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北大更容易是合理的”这样的观点。

  2我发现有一些人热衷于用开国领导人举例。

  的确,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开国领导人普遍文化程度是不高的,也没上过名校,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识字率之低,文盲数量之庞大,战乱、饥荒之频繁,而他们能在学校念书,并且在念书的时候能够接触到各种政治思想,这说明:在大学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确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他们的起跑线真的领先绝大多数人太多了。

  3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确有一段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但是这段黄金年代即将成为历史,落后地区和大城市在基础教育上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的。

  我的父亲当年在SC的一个农村读书,而他的高中数学老师,是SC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为什么?

  文and革。

  文and革的确害了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很多本来大有可为的知识分子,被迫劳动改造,但是颇为黑色幽默的是,这又让很多偏远落后地区的孩子误打误撞地接接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比如我的父亲。

  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里,BJSH等大城市的学生在政治运动中卷的太深了,而我父亲这样落后地区的人,反而有了安心读书的时间,并且在被下放的知识分子的教导下,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父亲这代人,在高考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

  而我父亲这代人在考学的时候,城乡二元制是很森严的,农民是农民,干部是干部,许多来自农村的优秀的孩子,因为急于摆脱农民身份,加之信息闭塞,报考的志愿往往严重低于他们的水平。很多本来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误打误撞成了小县城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创造了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第二波奇迹。我清楚地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一个中年化学老师,做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轻的数学老师都要熟练。

  但是这第二波奇迹,也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因为小县城出现这样优秀的老师会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学挖走,而且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以SC为例,曾经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在各个城市、县城是比较平均的。但是这些年,清华北大在SC的招生名额日趋被几所超级中学垄断,而周边的小县城,年级第一能考个川大电子科大就谢天谢地了。

  而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以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被迫扎根在基层从事基础教育为代价换来的。

  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恐怕再也不会发生了,所以奇迹之后,再无奇迹。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