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庶民之城_浪在江户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百年间,町人们都坚信江户就是属于他们的城市,是一座庶民之城。

  当然,这肯定不是这座城市的建设初衷。

  早年间江户地域偏僻,在日本战国时期也并不属于什么交通要道,再加上身处平原地带,不符合战时城防需要,江户城长期是“老破小”的存在。但江户幕府的开创者、“老乌龟”德川家康在完成统一后,着眼于此地周边宽广的关东平原,以及位于太平洋沿岸航线上首屈一指的良港江户湾,积极展开了对未来武家执政中心的建设。

  平地起高楼历来不容易,幕府采取了一个极端的方式搞建设,那就是“天下普请”,通俗点说就是全国各村都来搞援建。

  为了便于武士们的生活,在与重臣宅邸隔河相望的日本桥地区,营建了作为商业区的町人地,由此江户的扩张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城市人口的极具增加,江户的区划也在不断改变,特别是向东、向北扩展最为夸张。

  至于夸张到什么程度?

  这一世,作为江户町人的太一,实际上并不住在传统意义上的“江户”。

  在江户东侧不远处,是自北方南下,流入江户湾的大川。以大川为界限,以西为律令制时期“六十六国”中的武藏国,以东为下总国。

  而太一现今的住所,便位于大川东部的下总国本所地区,在战国时期还算是绝对的乡下。

  就像天朝帝都扩张先后吞并昌平、大兴等地一样,随着城市扩张,幕府在大川上架起了桥梁,逐步将河东的地域纳入了城市规划。

  从第一座跨越大川的桥梁“大川桥”建立,已经过去一百八十多年了。由于其连通了武藏国与下总国,加之大川上的桥梁也越来越多,江户人多是称呼它为“两国桥”,即连接两个令制国的桥。

  现今以这座桥为中心,周边已十分繁华,很有追赶老牌“商圈”日本桥的架势。

  太一这一世的家住在大川以东的本所松坂町,距离两国桥不远,也勉强算是住在商圈CBD了。

  太一小跑着拐入町街,此时,太阳开始西斜,町内的行人已经不多,三个凶神恶煞的壮汉正在挨家挨户敲着沿街店铺的门,这画面显得有些突兀。

  “半平藏大哥,真是好久不见,这么晚还在忙啊!”太一并没有因为对方行事凶恶而避开,反而主动靠了过去,高声打着招呼,脸上还陪着笑。

  领头的高大男子腰间挎着长刀,说明他是一名武士。

  但不论是破旧的刀装,还是其身上打着层层补丁的和服都表明,这位肯定是不在藩的。他甚至没有穿“袴”(武士下身穿的一种肥大裤子),光着双腿让整个人显得更加寒酸,人们很容易猜想到其脱藩浪士的身份。

  当然,再寒酸的武士,也没有町人敢去招惹,对方的刀甚至从来不需要出鞘。

  江户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