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淮动2_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而建立起玉淮镇相邻的淮南行营,未尝就有在输送补给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站稳脚跟之后,在继续收拾淮南乱局的打算和后续方案,并且对于内陆地区这些错杂纷乱的地方势力,进行招抚、收编和清理,将其重整成为朝廷的助力和可以利用的地方资源;甚至就连相应的委任状和赦免书都准备好了,只待开始接触之后就伺机给赐出去。

  只可惜天不随人愿,宁总管在淮南行营的一番苦心经营和布局,最后还是要让位于朝廷二次北伐的大业,而不得不随着一次次的抽调走的军力和资源,逐渐削弱下去直至消亡撤废的那一天。

  而接管老帅刘邵能在奉命转任山南之后,相应司属的图舆文书簿籍帐册,也被当做某种私下交换的一部分,暗中移交给了我领导的淮镇;甚至就连其中相当部分留在当地维持秩序的书吏和文员,都在陈夫人那边的关系牵线搭桥之下投奔了淮镇的治下,所以对我麾下的人马掌握淮南境内的局面,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助力和便利。

  当然了,以我目前掌握下的淮镇实力,在淮南道境内投入和维持两道三个军,就已经是某种极限了;就算是马上全体动员起来进行扩军的话,在人员训练和加紧生产装备的整合上,最少也要几个月到半年时间,才能够见到基本成效,或者说是勉强派得上用场的。

  毕竟,淮镇一直走得是精兵强军的路线,坚决贯彻“不教不征”的动员体系和方略;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把治下百姓,强制从田间地头拉出来而发给武器或是徒手编队,就能送上战场听天由命的传统做法;那淮镇随时随刻轻松调集起“十万大军”来根本不在话下的。

  这也就是那些藩镇之间的争斗战报,经常会产生动辄数万、十数万的起兵规模和战果的真实缘故。

  当然了,就目前而言我也不用强求囫囵吞下整个淮南道,只要维持住面对江南诸道的一线就好了,从基本形式上说除了已经在掌握当中,对岸就是江东道的扬州和南通州,也就是隔江比邻江西道的和州和无为州,需要优先纳入当下掌控当中。

  然后,发兵深入清理和驱逐当地的各色势力,控制住少数几个可以大规模泊船往来的渡口和桥津,在几个驻军要点之间广建警哨和燧台,以防备和警戒来自南岸的偷袭和抢渡;紧接着集中人力抢先修通道路和运河水系,保证相应区域内军事调集的机动性和反应能力。

  最后,才是反过头来逐一的清理和经营,内陆的平原地带,建立起一个个新的编管地和屯垦区来;至于相应坐镇的人选,我准备把杨再兴从海东之地调遣过来,而留下吴玠就够了。

  正所谓是,自古以来南北对抗的天下胜势是“守江必守淮”,而以北略南也“取江必先取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