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4章 烈火烹油!3000_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下,唯一的区别,或许就是天灾严重与否而已。

  天灾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百姓,几乎占据了大恒总人口近一半!

  这般恐怖的灾情局势,大恒现如今,之所以还能支撑得住,靠的,就是已经健全有效的统治体系,以及不惜代价的赈灾!

  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改革分田!

  这才是救灾维稳的最重要措施。

  但分田到户,也需要种植,受灾较轻之地还好,百姓们有了田地,有了盼头,再小规模的行工程赈灾之策,便勉强可以维持一地安稳。

  但对受灾严重之地,分了田,却在连年的旱灾之下,根本难以种植,这就等于是责任完全在朝廷身上了。

  直至如今,按工部的统计来看,参与各地工程的青壮,已有三百五十余万之多!

  其中有近一百多万青壮,是处在受灾极度严重之地,如陕西,连年干旱,大半田地,根本难以种植。

  按照目前朝廷制定的赈灾之策,其一,自然是工程赈灾,暂时维持稳定。

  其二,则是大规模推行玉米红薯这种耐旱作物。

  哪怕这些耐旱作物,能耐的旱,也有限,但显而易见,能缓解一地灾情,就至少能保证一地百姓之安稳。

  至于无法缓解之地,就得依靠朝廷持续性的工程赈灾,或者有序的迁移百姓。

  如此策略之下,可想而知,赈灾的压力,有多么大!

  光是参与工程的三百五十多万青壮,其背后,至少有三百万个需要赈济的受灾家庭,涉及百姓至少是近千万的人数!

  按朝廷的赈灾维稳之策来做,这各地的一个个工程,不仅仅不能压榨民力,还需要善待,乃至优待参与工程的灾民青壮!

  如此,才能达到维稳的这个最终目的!

  涉及青壮三百五十多万,按目前朝廷的工程赈灾之策,不仅仅要保证参与工程的青壮,能够吃饱,还要留有余粮,能够维持其背后几百万个家庭安稳,给朝廷大规模的推行耐旱作物,或者迁移灾区百姓,留下时间。

  可想而知,如此力度赈灾,要消耗多么恐怖的钱粮数字!

  按照户部的粗略统计推测,若要继续维持这庞大的工程赈灾之策,仅仅昭武四年这一年,就需要投入粮食一千百万石!银八百万两!

  当然,按照户部推算,只要撑到秋收之时,能够种植耐旱作物的各地陆续秋收,百姓有田有粮,压力自然减去不少。

  需要消耗的钱粮,也会减少不少。

  但不管如何,天子知道,这小冰河时期,还远远没有结束,灾情,也还没有停止,也就是说,以后很多年,大恒都需要保持高消耗的赈灾投入!

  才能在这重重天灾之中,维持国家安稳!

  显而易见,在这般天灾之下,受影响的,始终还是底层百姓。

  上层中层,尽享时代带来的商业红利,吃得盆满钵满,底层百姓,却还在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