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持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利从颍川南逃。

  此时孙朗为将军,郑甘为司马,带着五千大难不死的新军扼守甬道,并不断增修甬道。

  以甬道木墙为基础,版筑黄土增固并做防火准备;又在木墙内侧修建土垒长屋,既能屯驻军士,也能储放物资。

  气候越来越热,修建甬道的木材又渐渐干燥,防火以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好在木墙甬道虽然长,但木墙高也就八尺左右,版筑土墙时工序简单,不需要搭高架。

  没人会期望孙朗、郑甘这五千人的战斗力,完全当做工程队在使用,顶替了八千降军的作用。

  田信大营,随着天热,孟达越发焦虑。

  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勋,他还有何面目留在荆州?

  田信归营刚脱卸盔甲乘凉,孟达、申耽一同来见,询问军情。

  地图摆在面前,田信手握一柄合拢的折扇在大营、叶县之间一划:“明日龙骧军从叶县往我军大营修筑栅栏,我军也想叶县修筑。只修一道,防备魏军轻骑即可。”

  孟达抢着说:“此事易尔,某愿率军修筑。”

  申耽山城口音重,只是讪讪笑着,面有不甘。

  “如此也好,子度将军与龙骧军汇流后,可协助徐承贞运输新麦。首批新麦约在两万石,运抵我军大营后,可由孙朗将军所部分站运回堵阳。”

  田信说着抿抿嘴,现在最大问题还是运力不足,十几万石的小麦,得要多少人运完?

  人力挑运、背负,一人背负两石,一日脚程也就在八十里左右,勉强从叶县运到堵阳附近。

  不管是一口气从叶县挑运到堵阳,还是以营为站点,接力式运输,一个人一天也就能运两石。

  孙朗还要带人给木墙版筑黄土,所以每个营七百人,也就能挤出二三百人协助运输。扣除大军每日用度,加上随营的驴马、独轮车运力,孙朗所部一天的运力上限也就在七千石左右。

  这是甬道的平均运力,南阳也在夏收,郡守邓辅缺乏丁壮动员军队,更不可能分出劳力协助运粮。

  孙朗这五千人能就位,也是因为八千降军安置在新野,可以代替这五千人工作。

  思考片刻,田信先安顿申耽:“征北将军所部剽捷善走,我有意当游兵使用,还请将军不要焦虑,安抚吏士休养锐气。待交战时,我自有大用。”

  申耽迟疑,拱手:“君侯,我部吏士不耐燥热,还请早日用兵。”

  “嗯,决战就在七日之内。”

  得到一个准确回复,申耽才离去。

  他麾下山民有巴人、汉人、荆蛮,生活区域夏日凉爽,实在熬不住平原盛夏酷热。

  一些巴人、荆蛮头生痱子,不得已只能自己把头发剪短乘凉。

  随后田信找到检查营垒战备物资的庞林:“士衡兄,我有意向梅氏借兵。”

  蛮王梅敷带着绝大多数荆蛮迁移下山,但几个宽敞、优渥的山谷依旧握在梅敷手里,安置其亲族。

  梅敷会率五千蛮兵参加东征,荆南的五溪蛮蛮王沙摩柯也响应刘备的征集,会率蛮兵万余顺江水而下一同参战。

  荆蛮内迁人口在四万户左右,屯留山谷中的梅氏一族还控制着八千户左右荆蛮。

  梅敷带走的是内附荆蛮中征发的精干丁壮,梅氏八千户荆蛮不在出兵范围内,可轻易动员五千自备武器的蛮兵。

  不管内附的荆蛮,还是留守山谷的荆蛮,如今统计造册,都是要缴纳租税。

  庞林稍作考虑摇头:“待梅氏援兵抵达,为时已晚。今陛下东征在即,又有孟子度前番擅自发兵之事,我以为孝先不宜再聚兵。”

  观察着田信神态变化,庞林又说:“敌五倍围我,我能全军而退,本就是耀武扬威之举。孝先不应执着于俘斩多少,宜广思之。”

  田信眨眨眼,这么一想也对,魏军集结三四倍的兵力,却眼睁睁看着己方完整后撤,自会打击魏军士气。

  这也是魏军为什么要追击的原因,魏军宁可继续小败一场,也不能沾染‘怯战’的嫌疑。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