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穿越不可能无往不利。否则他也不会一开始就想投靠朱元璋。

  只不过从李善长和贾鲁身上,让张希孟觉得自己需要学的还有太多。

  他甚至打算把繁杂的事情甩给李善长,他好好向贾鲁请教,争取把这老东西的智慧榨干。

  “每到一处,查抄豪族田产,清点荒地,授予普通百姓。每丁三亩口粮田,不用缴纳田赋,归每家所有,不许买卖。凡是家中有人从军,每多一人,多分三亩口粮田。立下战功,另有赏赐。若是从军人数多,缺少青壮,可以申请,派遣劳力,帮着耕种收割!”

  老朱铿锵有力的声音,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

  “上位英明!上位想得太周到了!”

  大家伙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剩下高兴了。

  果然不给足了好处,是没人愿意卖命的。

  其实现在就看得出来,张希孟最初设计口粮田,是为了保证基本民生,甚至是维持均田大局,防止土地兼并。

  但是老朱公布的口粮田,已经变成了先归附的福利。

  想逐鹿天下,就不可能没有稳固的基本盘。

  在老朱治下,先给你一份不用缴纳田赋的口粮田,有人从军,还给你加倍,就问你动心不?

  至于土地的问题,反正可以从大户收缴,荒地也不少,实在不行,还能往外打,抢夺新地盘。

  总而言之,这一次分配,是肯定够用的。

  等人丁滋长,需要重新分配的时候,估计已经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了……如果顺利打下天下,就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败了,人都死了,也就不是老朱要操心的了。

  不过老朱还是留了个后门。

  “口粮田之外,剩下的田亩按照人口,平均分给各家,称为流转田……这部分土地,需要缴纳田赋,而且收成越高,田赋越高。每隔十年,要根据人口数量,重新分配一次。”

  “再有,在口粮田和流转田之外,还有桑麻田,就是给各家各户,种植桑树,果树,生产丝麻,织布制衣。在咱的治下,要吃得饱,穿得暖!”

  很显然,这个桑麻田,就是北魏隋唐的永业田。

  黄河泛滥,灾荒不断,流民遍地,可不只是饿死无数人那么简单。

  张希孟早就经历过了,野地里的蒿草树皮,都被流民吃光了。

  眼下的黄河下游,不光是人活不下去,生态系统也彻底崩溃了……虽然元末还没有生态环保的概念,但是作为治河高手的贾鲁,也指出了这一点。

  必须鼓励种树。

  桑树也好,果树也好,要让大地尽快绿起来。降低洪水的程度,还能给百姓提供一些烧材。

  女人也可以织布纺纱,换取银钱,贴补家用。

  男耕女织,这是农业时代的天然分工。

  “具体的丈量方式、田赋税率,还有对有功将士的赏赐标准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