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章 马其顿帝国的末路_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疑,如果不是没有退路,四面八方都被秦军包围,绝对会有半数以上的守军不战而逃。

  秦霄期待的,也不是雅典本身,而是马其顿帝国是否会派援军前来。

  围点打援,总比一座座城池强攻过去要舒服得多。

  为了吸引马其顿帝国派兵前来援助,秦霄还特意下令,放慢攻城的节奏。

  若不是为了这个,攻破雅典,最多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就够了。

  就这,还是因为雅典城外的空间太小,大军施展不开的缘故。

  不过,在特意放慢了攻城节奏的情况下,雅典城内的守军尽管伤亡惨重,却还是勉强支撑了下来。

  第八天,一支数万规模的援军抵达,被关羽率军截断退路。

  几支部队一拥而上,将之歼灭。

  第九天,又有两支援军前来,依然团灭。

  靠着“围点打援”这一招,大军围困雅典二十三天,前前后后灭掉了十几支援军,总兵力超过四十万人。

  马其顿帝国一方似乎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不再派遣援军。

  雅典周围的区域,游荡在荒野和丛林之中的斥候数量也多了起来。

  显然,马其顿帝国选择了保守,放弃雅典,全力打探入侵者的实力,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几十万大军,对已经日暮西山的马其顿帝国来说,可是一笔相当惨重的损失。

  在试探了几次,确认马其顿帝国已经放弃雅典之后,秦霄也不再犹豫,立即大军压上。

  一旦秦军认真起来,光靠雅典城中那十几万守军,根本不可能守得住。

  一番象征性的抵抗之后,雅典的守军在城头上挂起白旗,宣布投降。

  关于是否接受雅典守军的头像,在秦军之中还发生了一番争执。

  杀性最重的白起直接提出屠城的口号,理由是看押战俘会分散兵力,并且对大军的后勤造成额外的负担。

  雅典城内,十几万守军,再加上两倍数量的平民,哪怕缴械之后,至少也需要十万大军看守。

  若是每一次大战都这么收押俘虏,不用等打到奥林匹斯山,秦军光是在看押战俘这一块,就要分出去一半甚至更多的兵力。

  不如直接杀个干净。

  反正,等战争结束之后,还可以用未来之城爆一波人口,来填充“占领区”。

  支持白起的人并不多。

  看不起“异族蛮夷”是一回事,不分青红皂白全部杀光,这种事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出来的。

  何况,从利益的角度来讲,受降之后再杀俘虏,一旦消息传出去,后面的战争过程中,敌人一定是宁死不降,反而会给秦军的进攻战略带来额外的麻烦。

  秦霄和秦始皇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将这批俘虏贬为奴隶,送到后方已经占领的地盘上去。

  虽然麻烦了点,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前线的战局造成混乱。

  何况,几十万劳动力,哪怕是全部送去种地、挖矿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