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0章 榆林卫贺虎臣_我来自大明辽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九边之一的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守的贺虎臣,最近很纠结。

  渭北诸县的地方官府在面对此起彼伏的民变之时,因为无法形成统一的调度,从而顾此失彼,失去了扑灭王二起义的最佳时机。

  令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发展至了近万人的规模,活跃于白水及周边县域,并于过完年后,大规模地往洛川等白水以北的县域移动,大有进占延安府的架势。

  延安知府闻讯之后大惊,向就近的驻军贺虎臣求援。

  贺虎臣引兵而至,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由饥民组成的民变者手无完整武备,自然不是贺虎臣麾下这支九边精锐的对手,一冲就散,一冲就跑。

  跑起来没完没了,半点儿饥民的样子都没有,并且一跑就往山沟沟里面钻。

  贺虎臣小心谨慎,勇敢善战,只带着小部分麾下便敢前来支援延安府,谨防其中有诈,便一直没有追得太深,只是一战而又一战的,消耗着饥民的数量。

  此法胜在稳妥,却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许久都未取得拟定乾坤的战果。

  偏偏河套寇就像是知道大明境内发生了民变一样,偏于此时频繁扣关,冲击长城。

  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往往三五十人便可组成一支骑兵队,两三百人已算极大的规模了。

  但个个都是来去如风的蒙古骑兵,对延绥镇下辖的横山、靖边、定边诸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驻守榆林城的贺虎臣副将,已好多次遣使来催,让他尽快回去主持大局了。

  但此时若退,之前的消耗战便会前功尽弃。

  始终未曾现身的民变者头目王二、种光道等人,很快就能聚集起更多的饥民,蝗灾一般往北迁徙,抢粮,抢人,破坏。

  一块土地被破坏了,那么就转移到另一块土地之上去,继续之前所做的一切。

  来自四面八方的官府压迫,让他们注定无法在一块土地之上,长久生存。

  因此,他们也不是不想停下脚步从事生产,而是无法安心生产。

  一旦走上了这条路,那么除了继续走下去,便再没有更好的办法。

  若延安府被那群单纯要粮的流民所占据,贺虎臣不认为以延绥镇对于延安府粮草运输的仰仗,能够独善其身。

  届时内有流民作乱,外有河套寇入侵,贺虎臣常年戍边,经验丰富,大明九边重镇之一,也是西北边塞军事重镇延绥镇的最终结局,可以预见。

  为了尽快地结束延安府的邋遢战事,贺虎臣已不止一次地产生过行险一搏,深入追击的念头了,哪怕直觉告诉他,那很有可能是一个陷阱,他也不惜去闯。

  太阳又一次地从西边落山了,朗朗大明又一次地被笼罩于昏沉的黑夜之中。

  贺虎臣站在延安府的城头,隐隐觉得黑暗之中匍匐着一大群泛着幽幽绿光的鬣狗,正对他目露凶光。

  只要他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