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80章 裁汰监生重兴教坊 君臣合议灭元之策_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80章裁汰监生重兴教坊君臣合议灭元之策

  朱祁钰感觉皇帝真是越来越难当了,如何掌控言官,也是个大难题。

  明末的党争,就是以言官冲锋陷阵的。可怜的崇祯大帝,被舆论玩的团团转,既不敢迁都,也不敢跑路,更不敢讲和,最后只能一根绳吊死。

  朱祁钰摇了摇头,心中暗笑,我若是穿越成崇祯,无论如何,宁可最后同样落个上吊的结局,也得先把辽东那些将门全给做了。

  这世上最可恶的,就是拿钱不办事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山西那些卫军都可以原谅。毕竟山西的巡抚、总兵在兵事上长期瞎搞,山西卫军拿不到足够的钱粮,得不到足够的善待,他们不肯为朝廷卖命,也有情可原。

  朱文芳戳了戳自己父皇,示意不要发呆。

  朱祁钰回过神来,对众人笑道:“对于国子监,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说说,你们听听。

  首先,所有恩荫读书的,全部划在南京国子监。

  其次,对北京在监读书的生员,进行考核。也不求他们文采多好,学识多高,至少要熟读经史、字迹漂亮吧。

  国子监生员平时也没什么具体要求,这不好。我给他们提一个吧,最近朝廷要誊抄《永乐大典》。

  生员们字迹优美的,每天拿出半日来抄书,朝廷给予一定的补贴。

  字迹不行的,打发回家去吧。国子监名义上是大明的最高学府,结果里面生员连字都写不好,给朝廷丢人。

  众爱卿以为如何?”

  礼科都给事中杨穟第一个高喊:“圣上仁德,此举最当。”

  其他人也只能跟着附和。

  如此一来,北京国子监就整治干净了,谁也别想充当东郭先生。但也留了一个口子,大臣权贵家的子弟,想滥竽充数也可以,去南京国子监吧。

  南京的许多机构,都被朱祁钰当成了垃圾埇使用。一些不好安置的臣子,就扔到南京去了事。

  大臣们也是哭笑不得,国子监那么多人,皇帝用来指使他们誊抄《永乐大典》,倒是真会给他们找活干。

  用不了多久,吃不了苦的东郭先生们自己就跑了。

  朱文芳在心里暗暗盘算自己父皇的施政之道,刚刚这条小改革,就完全符合够简单、够蠢直的原则。

  也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就是以字迹优美与否,作为考核标准。要求不是太高,不至于把生员们逼急了,又可以把实在不堪的人排除掉。

  留下的让他们誊抄《永乐大典》,又可以把一批吃不了苦的赶走。

  这就清净多了,反正《永乐大典》本来也需要一大批人誊抄,只要给国子监生员们发点补贴,就可以获得一大批廉价劳动力。

  在抄书的过程中,生员们也有机会博览群书、增长见闻,说不定就有三五个人才因此脱颖而出了呢。

  真是一举多得,而且不大好钻空子。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