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8节_大国股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是当时名重一时的企业。

  按照社会部给出的结论,刘鸿生与荣氏兄弟,并称为国内两大超级财团,那么为什么刘鸿生未来没什么名气呢?

  谷雨看过刘鸿生的年龄,就知道一个大概了,刘鸿生的年龄比荣毅仁先生大多了,他怎么也不可能挺到八十年代。

  还有刘鸿生先生属于创业者,他的子女还没来得及接班,名气并不大,这也限制了他的后人的发展。

  当然更重要的是,刘鸿生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可能被环太党信任,他与其他民国的爱国资本家不同,他出身于买办家庭,父亲刘贤喜为国营招商局买办,成年之后,他也变成了一个大买办。

  他17岁考入圣约翰大学,这是一个美国人开办的宗教大学,成绩很好,在大二的时候他甚至还得到一个赴美留学的机会,回来可以当牧师,可他却不领情,愤怒的美国校长开除了他的学籍。

  他继承父业,从英商开平矿务局的推销员起家,迅速成为可以设立账房、赚取佣金的大买办,甚至于后来居上,开平的煤炭销售被他完全控制住了。

  一战期间,他看准机会,自租船只,在秦皇岛装载开滦煤,运到上海销售,3年时间不到,就成为百万富翁。

  更重要的,他是一位大实业家,他生产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根安全火柴,并点亮了大半个中国,从而终结了洋火在中国垄断多年的命运。

  他先后独资或与人合资,先后设立了多个企业,到1931年底为止,他的企业投资已达745万余元,仅次于荣氏兄弟。

  他非常善于结交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并且把这种人际关系运用到自己的商业活动中,这些人物中甚至包括杜月笙。

  他曾经为了结交杜月笙,办好自己的中华码头公司,不惜让自己剑桥大学毕业的四儿子刘念智做杜家少爷的礼仪教师,从吐痰和吃西餐教起。

  这种对于人际关系的掌控能力、在江湖中游刃有余的谋生技巧,在老百姓看来就是逢场作戏的流氓习气,所以他又有“流氓大亨”的外号,口碑自然不怎么样。

  他是同时代的资本家中投资最多最分散的一位,不仅在实业上,甚至在子女家庭教育上,他也坚持这样的原则。

  他有10个儿子3个女儿,4个儿子留美,4个儿子留英,2个儿子留日,3个女儿分别留学美、英、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来不管哪一国的势力来统治,他总有子女可以出来应付局面。

  他不惜工本让子女学成世界上最有用的学问,回国以后,可以分别负责经营他的企业,但很明显,如此精明的他,还是少算了一家,不过这也不奇怪……

  自然而然,他与两党都有密切的接触,他是宋子文的学弟,是国营轮船招商局总经理,通过和宋的关系,他曾承揽了

  请收藏:https://m.lsd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